14MAY18_XXXXXL56ENDIAN40 – 揭示计算机硬件中的大端模式与小端模式
我们在计算机硬件中经常听到“大端模式”和“小端模式”这两个概念。那么它们究竟代表什么意思呢?
大端模式和小端模式是用于描述计算机内存的两种存储方式。在大端模式中,高位字节存储在内存中的低地址处,低位字节存储在内存中的高地址处;而在小端模式中,低位字节存储在内存中的低地址处,高位字节存储在内存中的高地址处。以16进制的数据0x12345678为例:
在大端模式中,它的存储顺序为“12 34 56 78”,即高位字节0x12存储在内存低地址处,低位字节0x78存储在内存高地址处。
在小端模式中,它的存储顺序为“78 56 34 12”,即低位字节0x78存储在内存低地址处,高位字节0x12存储在内存高地址处。
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两种存储方式呢?其实是由于不同的计算机厂商使用不同的存储方式而导致的。Intel和AMD等厂商使用的是小端模式,而IBM和Oracle等厂商使用的则是大端模式。不同的存储方式对于程序员而言没有特别的影响,但是对于操作系统和编译器而言是非常重要的。
14MAY18_XXXXXL56ENDIAN40 – 不同存储方式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影响
在计算机网络传输数据时,由于不同的计算机厂商使用不同的存储方式,可能会导致数据解析错误。例如,如果计算机A采用的是大端模式,向计算机B发送一个数据包,并且计算机B采用的是小端模式,那么可能会出现数据解析错误的情况。
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在计算机网络中通常采用“网络字节序”来规定数据的存储方式。网络字节序是一种规定的存储方式,它采用的是大端模式,因此任何计算机发送和接收数据时都要将数据转换为网络字节序,以确保数据的正确解析。
14MAY12_XXXXXL56ENDIAN – 大端模式与小端模式在嵌入式开发中的应用
在嵌入式开发中,由于硬件资源的限制,往往需要对存储方式进行特定的设置。例如,某些芯片只支持大端模式或者小端模式,因此在进行开发时需要根据硬件的要求来设置存储方式。
此外,在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内核开发中,也需要特别注意存储方式的设置。不同的内核使用不同的存储方式,因此需要根据内核的要求进行存储方式的设置。
综上所述,大端模式和小端模式是用于描述计算机内存的两种存储方式,在计算机硬件、计算机网络和嵌入式开发中都有着重要的应用。在进行开发时,需要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存储方式,确保程序的正确运行。